技术应用

  • 基于UDWT域高阶差分的数字水印隐藏与检测

    韦桐桐;窦贤振;董翔;

    为解决数字水印技术存在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的平衡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DWT(非下采样小波变换,Undecimated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简称UDWT)域高阶差分的统计模型水印检测算法。通过修改UDWT域高阶差分值嵌入水印,建立截尾广义柯西混合矢量隐马尔可夫树的模型来捕获研究对象的非高斯分布特性和尺度间依赖性,采用EM(最大期望,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简称EM)算法和上向-下向算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设计了一个LO(局部最优,Locally Optimum,简称LO)检测器,并测试验证了所提水印检测器的有效性。

    2025年02期 v.25;No.9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一种新型快递包裹分拣系统的设计及研究

    黄礼露;常丰伟;李海波;付成果;杨辉;张亚奇;

    为有效降低快递物流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包裹分拣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和PLC的快递包裹分拣系统。系统以条形码的三元组数据作为分拣控制标准,基于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简称LabVIEW)2018软件的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库函数定位识别包裹表面的条形码,通过翻转装置对未识别包裹的姿态进行调整,经OPC(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开放平台通信,简称OPC)UA(Unified Architecture,统一架构)将识别后的布尔地址信息传递至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并基于编码器反馈的脉冲数差值将对应的包裹进行精准分拣。测试结果证明,系统稳定性好、分拣效率高,整体识别正确率大于99.99%,单个包裹的平均识别时间为8.7 ms,分拣速度为每小时1.1万件,为包裹视觉分拣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v.25;No.95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电机烧损智能预防模型

    周恩思;贾春娜;

    电机烧损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故障类型,主要由过载、电气与机械故障等因素引起。这类故障不仅导致设备频繁维修,还可能造成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为解决传统预防方法存在的诊断滞后和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智能化预防模型:通过分析电机运行数据,结合特征选择和模型训练,实现了电机烧损的高效预测和动态负荷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显著提升电机烧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多维度数据分析方面也有较强优势。相关研究为电机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工业设备的维护优化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25;No.9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木材开槽机高速旋转切削刀组的优化与设计

    陈平克;

    我国的木材开槽机要走向国际市场,就要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开槽设备(美式标准托盘)的核心部件刀组,并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适用转速在6 000 r/min以上,满足对常用松木、铁杉、冷杉和其他杂类硬木等开槽形状一致要求的刀组。使用ANSYS Workbench 2024R2软件对所设计的刀组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进行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实现高速切削,且满足材料强度及开槽形状一致的要求。

    2025年02期 v.25;No.9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张謇研究

  • 张謇“因材易教”观的思想意蕴、时代发展与创新实践——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夏爱萍;

    张謇职教思想中的“因材易教”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观照张謇的“因材易教”观,可以发现其内涵已经有了发展变化。通过确立“六大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三三制”人才培养路径,搭建“张謇学分银行”实践平台,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张謇“因材易教”观的创新实践,可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指导,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25;No.95 26-3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謇在近代南通的文化建设实践

    徐耀;凌振荣;

    张謇在近代化实践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引进人才,积极借鉴国外的制度文化、建筑文化、场馆文化和公园文化,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近代南通区域文化。张謇重视社会文化建设,融合中西方文化的长处,使南通成为“中国的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张謇注意发挥文化的作用,寓教育于各种文化之中,充分发挥了文化启迪民智的作用。

    2025年02期 v.25;No.9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艺术

  • 国际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郭佳;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武器,也是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窗口,更是增进国际理解与认同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仍面临一些难题,如国际话语体系不对等,跨文化传播存在障碍,传播的内容、渠道与方式不足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叙事体系、优化跨文化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2025年02期 v.25;No.9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万历年间“离合兴亡式”传奇的发展演变

    华露苗;

    明万历年间“离合兴亡式”传奇经历了从以《浣纱记》为代表的肇端期、以《玉镜台记》为代表的发展期到以《惊鸿记》为代表的新变期的演变历程。《浣纱记》首创情史双线结构,一经问世便广为传播;《玉镜台记》予以发展,使情史双线更为紧密、展现的主题更为深刻;《惊鸿记》进一步创新,采用“情主政辅”结构,主要通过描写生旦离情来传达兴亡之旨。这些剧作虽然并非出于共同的创作主张,但都源自因地域与人际纽带勾连、创作观念交融形成的一个小型的“离合兴亡式”传奇创作群落。

    2025年02期 v.25;No.9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愈涉病诗论略

    赵金慧;

    韩愈创作的涉病诗情感内涵丰富,既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与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还有仕途的失意与对国家政务的忧虑,更有对死亡的强烈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艺术特色上,韩愈涉病诗使用象征手法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又以口语化诗句表达情感,使诗歌平直质朴、通俗易懂。体弱多病,又两次被贬谪至南方环境艰苦、疫病频发之地,身心俱损,中唐社会形势急转直下,文人写作趣尚发生转变,这些都促成了韩愈涉病诗的创作。韩愈涉病诗对中唐诗坛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5年02期 v.25;No.9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远山淡影》的不可靠叙述

    刘珂羽;裴云;

    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从对话的重复、回忆的不确定、意象的置换、叙述者与被叙述者身份的重合等四方面表现出叙述的不可靠性。《远山淡影》的不可靠叙述巧妙反映了人物面对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双重重压下的痛苦心境,也为情节的转折埋下伏笔。小说经由不可靠叙述描绘出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图景,传达出作者的反殖民立场。

    2025年02期 v.25;No.95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区域发展

  • 南通地域文化数智化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陈华;

    数智化技术有助于南通地域文化的发展。数智存储有助于南通地域文化活态传承,数智展示有利于南通地域文化叙事创新,数智技术催生的跨界传播方式能使南通地域文化得到广泛普及,数字确权能助力打造南通地域文化品牌。南通地域文化数智化发展还存在宏观设计不足、支撑能力不够、感染能力欠缺、适配能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加强南通地域文化数智化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南通地域文化的数智化价值再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南通地域文化的数智化基础支撑;创新文化内容,提升南通地域文化的数智化吸引力;丰富文化形式,增强南通地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和情感认同力。

    2025年02期 v.25;No.95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秩序感对当代设计的启示——以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导视设计为例

    王李羊;

    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秩序感体现在重复与再现、时空与文化、层次与节奏、调和与意义等方面,其导视系统在保持导视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作为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播媒介。寺街导视系统的设计可从色彩、尺寸、比例等元素确定入手把握秩序感,让传统文化以“活态”方式承续,为当代人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审美环境。

    2025年02期 v.25;No.95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管理纵论

  •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因、利弊与有效路径

    刘晓慧;

    社会资本是参与乡村振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因涵盖政策激励、市场需求、资本逐利、社会责任及个体动机。社会资本的参与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产业升级、就业增加与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提升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资源垄断、社会矛盾加剧、环境破坏风险加大、农村治理结构失衡和效率下降等弊端。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撑、利益共享、风险控制与科技赋能等路径有助于确保社会资本良性参与乡村振兴。

    2025年02期 v.25;No.9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发展研究

    冷冰冰;

    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作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等基本特征。运用共生理论来阐释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前,制约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共生单元尚未形成多元协同治理的局面、共生模式尚未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环境尚未提供足够制度支撑。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完善一体化共生及利益平等共享的运行模式,营造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等方面入手,可以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发展。

    2025年02期 v.25;No.95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杨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仍存在校本培养不得法、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定位不精准、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效,需要把握需求调研、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力;从支持、约束、激励“3个维度”健全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针对新老教师“2大群体”量身定制培养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形式,解决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差距这“1个难题”。

    2025年02期 v.25;No.9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研究

  • 视听微叙事视域下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张改凤;汪小雨;

    视听微叙事的发展驱动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变革。一方面,视听微叙事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场域、新载体、新方式;另一方面,视听微叙事实践发展中潜藏着的错误认知频生、多元价值交汇、行为失范凸显等问题也给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从内容供给、价值引领、技术规制、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建构视听微叙事的价值立场,可以强化视听微叙事在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02期 v.25;No.9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淮海战役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王金娟;蒋玉玲;

    以“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为深刻内涵的淮海战役精神是徐州地区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淮海战役精神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等“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对赓续红色血脉、促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25年02期 v.25;No.9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律研究

  • 个人信用权的法律属性与实现路径

    刘威震;

    个人信用不仅是判断个人偿债能力与意愿的关键参考,还可帮助授信人预防和规避交易风险。个人信用权则强调特定个人对自身信用信息所享有的保有、维护、利用与救济的权利。个人信用权因结构、主体以及利益指向具有复杂性,学界就其法律属性的探讨形成了人格权说、无形财产说、新型权利说等诸多观点。这些争议与个人信用内容重“个体权利”轻“社会义务”特性以及数字时代本体法权表达内容过载不无关系。就法律属性而言,个人信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指向性,且包含财产价值。鉴于此,个人信用权的实现应强化信用信息提供者的义务与责任,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并在现有法律规范基础上拓宽个人信用权的救济规则。

    2025年02期 v.25;No.95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刑法保护的困境检视与制度优化

    夏超;

    数字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不仅具有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更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刑法修正案(七)》的发布到《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侵犯个人信息罪的刑法规制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但《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较晚,且与此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范衔接性不畅,甚至部分内容存在冲突,致使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犯罪行为方式认定不全、“情节严重”认定标准模糊、主观罪过形式单一、公民救济渠道单一等诸多困境。为此,应检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沿革和司法现状,在明确公民个人信息法益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基础理念,将“违法使用”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调整“情节严重”认定标准,完善主观罪过形式的认定,积极拓展公民个人信息救济渠道,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2025年02期 v.25;No.95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